《河南日報》 2024年1月10日 第01版
河南微珠逐夢世界舞臺(全力拼經濟 校企牽手 雙向賦能)
開欄的話
企業是市場創新的主體,高校是基礎研究的主力軍、科技突破的策源地,推動高校與規上工業企業共建研發中心、校企合作共建產業學院,是落實“創新驅動、科教興省、人才強省”戰略、加速經濟轉型發展的重要舉措。
即日起,本報推出“校企牽手雙向賦能”系列報道,探訪高校與企業雙向奔赴、互相成就的“創新實踐”。
本報記者 史曉琪
捧一把在手心,幾乎感覺不到它的重量。白如雪、滑如絲、狀如水,被譽為“新時代空間材料”“萬能添加劑”的空心玻璃微珠,在材料界的分量可是沉甸甸的:因其低比重、隔熱保溫、低介電、耐壓穩定等特性,可廣泛應用于航天航空、海洋裝備、汽車制造、新型建材等領域,助力國家“雙碳”戰略。
在滎陽市先進制造業開發區,有一家看上去普普通通的民營企業——鄭州圣萊特空心微珠新材料有限公司。實際上,它的來頭可不小。它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作為國內空心玻璃微珠材料產品研發與應用研發領域的“領跑者”,它業績驕人:打破美國3M公司在空心玻璃微珠領域的壟斷,是多家世界500強企業的戰略供應商,解決了汽車輕量化、5G等下游應用的關鍵問題,新產品在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規模應用,國內市場份額排名第一……
“讓中國企業用上世界領先的空心玻璃微珠材料,是‘圣萊特’的目標。”1月7日,該公司董事長蔡耀武對記者說。
“圣萊特”快速發展,得益于科技加持。鄭州大學的科研團隊,是它追夢路上的給力伙伴。“借腦”高校,“借梯”登高,讓空心玻璃微珠這捧“魔粉”發揮更大的“魔力”,是鄭州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張鵬教授團隊和“圣萊特”的共同目標。
36歲的張鵬,2016年從德國亥姆霍茲柏林能源材料研究所公派博士后回國,加盟鄭州大學。因成果突出,2017年,30歲的他被學校直聘為教授。
“省里和學校越來越好的創新環境、科研平臺,企業和產業越來越強的創新需求、人才需求,讓我很有價值感。”張鵬說。
2021年,張鵬入選河南省委組織部博士服務團,掛職滎陽市先進制造業開發區管委會主任助理,分管新材料和科技創新。得知園區企業“圣萊特”正處在由傳統單一的原材料供應企業向創新驅動的應用型企業轉型的關鍵節點,亟須攻關高強度特種空心微珠制備和應用的關鍵技術,他二話不說當起了企業的首席服務官,校企牽手組建了研發團隊和攻關小組。
學校企業兩頭跑,夜以繼日攻難關。不知疲倦的動力源自哪里?源自家國情懷!
張鵬說,汽車輕量化作為全球共性問題、技術難題,是新能源汽車設計的重中之重,而我國在此領域和歐美國家的差距還不小。
2022年,鄭州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和鄭州圣萊特空心微珠新材料有限公司聯合申報了鄭州市協同創新重大專項《空心玻璃微珠在新能源汽車輕量化中的應用研究》,開發碳基空心微珠材料,經過一年多的攻關,在滿足汽車機械性能的同時,新能源汽車實現15%—20%的減重,目前已在國內頭部新能源企業推廣應用。
企業出題,科學家、企業家共同答題,鄭州大學和“圣萊特”的合作碩果漸豐,新產品新技術已在微珠材料20多個下游領域實現成熟應用,涵蓋尖端航天領域、工業用品、日常消費品的方方面面。去年8月,在鄭州大學材料學院—圣萊特微球材料應用研發中心的基礎上,河南省微球先進材料產業研究院成功獲批,瞄準搭建產業鏈上、中、下游一體化平臺,形成產學研用生態鏈條這一更大的目標,校企雙方再次攜手奔跑。
近年來,“圣萊特”厚施“科技底肥”——每年總產值的5%都用在了科研上,企業發展后勁十足,目前正在籌備上市。
“今年五六月份,公司大型研發中心將投入使用,二期項目也要上馬,產能還要繼續擴大。”新年新起點,蔡耀武底氣很足。
不僅僅自身不斷長大長壯,“圣萊特”還有個大夢想——借助鄭大科研力量,深入下游應用,解決下游客戶的技術需求,當好行業鏈的“鏈主”,帶動河南微珠材料產業的發展,讓河南微珠閃耀世界舞臺。
媒體鏈接:https://newpaper.dahe.cn/hnrb/2024-01/10/content_992033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