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校長李蓬院士主持召開會議,研討人工智能賦能學校建設與發展相關問題。副校長劉春太,黨委常委、副校長王海杰,學術副校長楊天若參會并分別講話。
李蓬指出,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推進,人工智能成為戰略性技術、關鍵性驅動,必將通過改變思維方式、教學模式、科研范式等,帶動高等教育深度轉型,塑造新的教育形態。從全球高等教育發展態勢看,高水平大學都在加快推動人工智能的研究和運用,積極布局人工智能賦能教育的實踐場景。我們必須深入理解和把握人工智能時代的大學發展邏輯和辦學規律,積極適應人工智能帶來的挑戰,立足學校特點、圍繞學校需求、著眼學校發展,努力搶占新賽道,共享人工智能紅利。一是要堅持理念指引與技術突破相結合。樹立世界眼光,廣泛學習借鑒世界一流大學“人工智能+”的先進做法,理清人工智能賦能學校改革發展的理念、定位、思路、目標等,提升認知水平。要充分運用人工智能前沿技術,結合學校辦學實踐,深化大數據建設,努力打造專屬人工智能垂直大模型,夯實人工智能賦能的技術根基。二是要堅持問題導向與需求導向相結合。充分把握學校規模巨大、體系復雜、資源有限等方面現實狀態,緊緊錨定一流大學建設目標,運用人工智能手段全面賦能學校辦學實力和能力提升。要適應社會對復合型、創新性人才的需求,積極推進“人工智能+人才培養”,以課程改革為抓手,構建標準化、個性化、多樣化的智能教育教學體系,全面優化人才培養模式。要積極推進“人工智能+學科建設”,探索人工智能與學科建設的融合路徑,有力支撐學科超前布局、特色發展、重點突破。要積極推進“人工智能+科研創新”,創新科學研究范式,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新載體,豐富科研手段,不斷孕育新的創新生態。要積極推進“人工智能+師資建設”,打造教師智能助手,推動人機共同成長,將教師從重復性工作中解放出來,釋放教師創新和創造潛能。要積極推進“人工智能+內部治理”,將數據治理升級為智能治理,輔助科學決策和資源精準化配置,提升治理效能。三是要堅持系統謀劃與穩步推進相結合。要結合學校“十五五”規劃等重大謀劃,深化理論和實踐研究,構建學校層面頂層設計,形成“人工智能+”的鄭大方案,以智能化有效助力一流大學建設提質增速。要統籌考慮技術安全、技術倫理、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因素,制定切實可行、安全穩妥的推進方案,有序落實“人工智能+”的各項改革任務。
黨政辦公室,規劃與學科建設部,人事部,教務部,研究生院,科學技術研究院,信息化辦公室、網絡管理中心有關負責同志以及教師代表參加會議,介紹了人工智能賦能工作和教學的有關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