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新華社原總編輯、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原院長南振中先生著作《大學該怎么讀——給大學生的75 封回信(增訂本)》新書發布暨讀書分享會在鄭州大學舉行。新華社原副社長兼常務副總編輯馬勝榮,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光明日報》原副總編輯趙德潤,中國國際公共關系協會原副會長、中國外文局原常務副局長郭曉勇,新華社河南分社分黨組書記、社長李俊,河南日報社總編輯孫德中,新華出版社黨委書記、社長匡樂成,新華出版社總編輯王永霞,鄭州大學黨委書記李成偉、黨委副書記王利國等出席;新華出版社、學校相關部門負責同志及新聞與傳播學院師生代表共80余人參加活動。活動由校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孫保營主持。
李成偉、匡樂成、孫德中分別致辭。馬勝榮宣讀南振中感謝信。信中南振中向同事校友、母校師生及熱心讀者致謝,并深情回憶了60多年前在鄭大求學時的情景。“母校給了我們戰勝困難的勇氣,激活了我們辯證的思維方式,促使我們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這三筆精神財富讓我終生受益。”字里行間充滿了對母校的熱愛。
隨后,與會領導和嘉賓共同為新書揭幕。馬勝榮、李俊分別向鄭州大學圖書館、新聞與傳播學院贈書,助力“書香校園”建設。
在讀書分享和座談交流環節,趙德潤分享與南振中合作共事的難忘經歷,郭曉勇朗誦原創詩詞《點亮人生的燭光》,新聞與傳播學院師生代表張淑華、常燕民、張霏帆和楊培宇分享閱讀感悟,王瑩、趙柳嫻和王浩然分別朗誦書中三封回信。
活動結束后,馬勝榮以《有關國際傳播的一些思考》為題,結合其在新華社近40年的豐富經驗和實戰案例,深入探討國際傳播策略的創新路徑與國際話語權的構建邏輯,為在場師生帶來一場兼具理論深度與實踐指導意義的學術報告。郭曉勇以《國際傳播與翻譯人才培養的現狀與展望》為題為外國語與國際關系學院師生作專題講座。他立足國家戰略高度,系統闡述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重要性以及講好中國故事的時代意義,深入探究國際傳播發展趨勢與翻譯人才培養機制相關問題。
據悉,《大學該怎么讀》首版于2015年出版,入選“新華薦書?青春書單”,影響數百萬讀者。增訂本在保留75封回信的基礎上,新增南振中關于穆青精神、大學教育使命的論述及對鄭大學子的深切寄語。此次活動不僅是一場新書發布會,也是一次關于教育初心與青年成長的深度對話,更是對教育強國建設使命的積極回應。

鄭州大學舉行《大學該怎么讀——給大學生的75封回信(增訂本)》新書發布暨讀書分享會

與會領導和嘉賓共同為新書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