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四青年節到來之際,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給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圖什市哈拉峻鄉謝依特小學戍邊支教西部計劃志愿者服務隊全體隊員回信,向全國廣大青年致以節日祝賀并提出殷切期望。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在鄭州大學團學干部和歷屆研究生支教團成員中引起熱烈反響。我校歷屆研究生支教團成員在西部支教過程中揮灑汗水、無悔付出,交出了一份投身西部建設、推動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優異答卷。他們紛紛表示,愿意用實際行動在祖國基層奉獻青春力量,為實現偉大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校團委書記王紅曉表示,在五四青年節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發人深省、催人奮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發光發熱,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青春力量。自2003年以來,鄭州大學已經成功組建了22屆研究生支教團,300余名志愿者先后赴甘肅、西藏、廣西、內蒙古多地開展教育扶貧工作,累計教授學生2萬余人,并在西部開展了多項教育扶貧工作,參與并見證著西部教育事業的發展。這些鄭大學子秉持鄭大人“求是擔當”之志,在求真中夯實根基,在擔當中綻放青春,牢記初心使命,踐行志愿精神,全身心投入支教事業,在祖國的大西部傳播知識與希望,讓青春在西部大發展中煥發絢麗光彩。未來,鄭州大學將充分發揮研究生支教團的示范引領作用,實施就業創業引導計劃,通過構建“支教體驗+就業選擇”的全鏈條引導機制,進一步引導青年學子在西部熱土上找到人生出彩的舞臺,構筑起新時代青年奔赴西部、服務基層的精神坐標系。
第一屆研究生支教團成員,我校黨委宣傳部副部長、新聞中心副主任聶娜說,看到習近平總書記寫給謝依特小學戍邊支教西部計劃志愿者服務隊隊員的回信,深感溫暖而鼓舞人心。習近平總書記字里行間傳遞的關切與期許,照亮了許多青年學子堅定前行的道路。作為鄭州大學第一屆研究生支教團成員,我在甘肅清水的三尺講臺上觸摸到教育的溫度與重量。支教的時光里,見證了山區孩子們求知若渴的眼神,每一次授課,每一回促膝長談,都承載著改變孩子們命運的渴望。回信中“堅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國情懷,練就過硬本領,發揚奮斗精神,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發光發熱,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青春力量”的囑托,不僅是對所有支教青年的殷切期望,更是對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深深鞭策。在新征程上,我將繼續以實際行動詮釋新時代教育工作者的責任與擔當,不忘支教初心,共同鑄就教育強國的偉大夢想,努力為國家教育事業貢獻更大力量。
第十二屆研究生支教團成員,我校計算機與人工智能學院團委書記侯力冉說道,作為曾在內蒙古支教的西部計劃志愿者,如今從事共青團工作的干部,讀到習近平總書記給支教團成員的回信,內心激蕩著使命與感動。這封回信不僅是對我們過往付出的肯定,更是對新時代青年扎根基層、服務國家的深切期許。猶記得2010年在內蒙古多倫縣支教的日子,我與學生們共享知識,在草原深處播撒希望的種子。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青年要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如今作為共青團干部,我更深感責任重大。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激勵我們以更系統的方式傳承志愿精神,讓每一份青春熱忱都能在基層淬煉成鋼。未來,我將繼續以“到西部去”的初心,引領更多青年將個人理想熔鑄于國家發展藍圖,在祖國大地上續寫“青春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的壯麗篇章。
第十一屆研究生支教團成員、管理學院2017屆碩士畢業生、航空港區投資集團干部吳蕊強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在信中充滿關懷、囑托以及期望的話語,不僅是對支教隊員們的肯定,更是對所有投身西部建設青年的激勵。作為一名西部計劃志愿者,曾經帶領團隊在內蒙古多倫縣開展支教服務,我們正是堅持著“用一年不長的時間,做一件終生難忘的事”的信念,將專業所學轉化為“七彩雷鋒課堂”的生動實踐,通過特色宣講為當地農牧民子女打開認知世界的窗口。作為新時代青年,我會牢記囑托,將個人奮斗的“小目標”融入黨和國家事業的“大藍圖”,將西部經歷帶給我的堅韌和責任感融入工作,用實際行動在祖國需要的地方綻放青春之花 ,為國家發展添磚加瓦。
第十六屆研究生支教團成員、文學院2022屆碩士畢業生、青海省總工會派駐幫扶村工作隊員張旭陽表示,當看到習近平主席給謝依特小學戍邊支教西部計劃志愿者服務隊隊員的回信時,我對青年責任有了更深刻的感悟。赴內蒙古多倫縣的一年支教經歷悄無聲息地在我心頭埋下了一粒奉獻西部的種子,讓我在畢業后再一次奔赴西部。正如回信中所說,在這片土地上,我們的付出能促進當地發展,自身也能得到歷練成長。時代賦予青年重任,在未來工作中,我會堅定理想信念,保持初心,把個人成長與西部發展緊密相連;不斷學習提升能力,更好地服務群眾;勇于創新突破,為西部發展探索新路徑,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綻放青春光彩,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第二十屆研究生支教團成員、信息管理學院2023級碩士研究生、校研究生會主席趙宇表示,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深深觸動了我。在廣西融水支教過程中,我始終牢記囑托,不忘青春使命,教學之余還和隊員們一起開展“暖融工程”系列活動,用愛心溫暖留守兒童。未來我將努力學習知識,練就過硬本領,積極參與更多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助學活動,為教育事業和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注入更多活力和動力,以實際行動展示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形象,真正成長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在火熱實踐中書寫無悔青春。
第二十屆研究生支教團成員、新聞與傳播學院2023級碩士研究生謝雨桐感慨道,“到基層去,到西部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遠赴內蒙古支教的一年,是我生命中最珍貴的成長歷程。站上三尺講臺,教書育人的日子讓我超越個體得失,深刻體會到教育均衡發展的時代意義,將個人理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當地的教育事業發光發熱。我見證了國家教育扶貧政策在草原深處的生動實踐,也切身感受到教育差距逐步縮小的歷史進程。作為一名新時代青年,我一定不負所托,勇擔重任,練就過硬本領,發揚奮斗精神,以青春赴使命,將所學知識投入到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實踐中去。
第二十屆研究生支教團成員、外國語與國際關系學院2023級碩士研究生宮琦表示,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給謝依特小學戍邊支教西部計劃志愿者服務隊隊員回信后,我深刻感受到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年人的勉勵和期望,也深感作為一名西部計劃志愿者的責任。在和孩子們的相處中,我時刻謹記“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獻給祖國”的時代諾言,努力用實際行動擔起“振興鄉村教育”的責任使命。課余時間,通過下鄉宣講,也使我們有機會見證和感受鄉村振興在祖國西部地區譜寫的壯美畫卷。在新征程中,我將繼續做好志愿服務,腳踏實地、砥礪前行,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青春力量!
第二十屆研究生支教團成員、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2023級碩士研究生張劍表示,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再次彰顯了黨和國家對于志愿服務事業的重視和大力支持,國家需要有志的青年,需要勇于奉獻的青年。在西藏支教過程中,我與隊友以行動踐行“老西藏精神”,缺氧不缺精神、艱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堅守在一線教學崗位,調研當地學情教情,開展多種特色活動,助力更多的西藏孩子成長成才。現在,作為一名在讀研究生,我會繼續響應“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的號召,將自身未來的發展與祖國需要結合起來,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青春力量。
第二十二屆研究生支教團成員,正在西藏昌都市第三高級中學支教的李琳說道,在西藏支教的二百多個日夜,我深刻讀懂了“邊疆教育即國家治理”的深意。在海拔將近4000米的課堂上、過程中,我觸摸到了本科教育中學習的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真實脈搏——它不僅是書本上的治理模型,更幫助我在雪域高原上綻放的民族團結之花。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發光發熱,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青春力量。即將重返校園的我,必將帶著高原饋贈的成長印記,深耕基層治理研究,讓學術之根深植祖國大地,為邊疆教育現代化貢獻更具穿透力的青春方案。
第二十二屆研究生支教團成員,正在內蒙古多倫縣職業教育中心支教的馬歡欣深有感觸,習近平總書記在回信中強調,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發光發熱,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青春力量。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切切期望,都是黨和國家對我們青年人的親切關懷與充分信任。作為一名研支團志愿者,我會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在接下來的時光里扎根支教地區,磨練意志、勇挑重擔,在支教中發揚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踐行初心和使命,為西部教育事業貢獻青春力量,以奮斗姿態激揚青春,不負時代、不負韶華。我相信,用青春的腳步踐行理想,用無悔的選擇回應召喚,這就是青年人最好的時代答卷。
第二十二屆研究生支教團成員,正在內蒙古多倫縣第四小學支教的余佳琪表示,站在多倫的講臺上,我深深感受到,支教從來不是單向的付出,而是一場溫暖的雙向奔赴。我們用粉筆書寫的不只是公式和單詞,更是在孩子們心中種下“走出去看世界”的勇氣;而他們教會我的,是對生活的熱愛、對土地的深情。在服務西部的過程中,我收獲了難得的成長經歷,這也是我一生中最寶貴的財富,我也越來越堅定,把個人理想追求融入黨和國家事業之中,是我們每一位青年大學生的追求與擔當。未來,我希望也能有機會繼續投身于邊疆基層建設,將青春和熱血揮灑在祖國西部的土地上。
第二十三屆研究生支教團成員、新聞與傳播學院2021級本科生,即將奔赴新疆支教的張藝冉說,習近平總書記寄語西部支教服務隊隊員,充分肯定了赴新疆基層工作的人生選擇,指出同學們生逢其時,肩負重任。作為即將奔赴新疆支教的新聞學子,我倍受鼓舞,深刻感受到自己既是政策傳播的“譯者”,也是教育現場的“記錄者”。新聞專業教會我們“用事實說話”,未來的支教經歷將讓我們學會“用泥土丈量事實”。我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期望,讓“教育數字化”部署轉化為一節節多媒體教學實踐,讓政策語言在西部課堂“落地有聲”,為促進民族團結進步、促進興邊富民和穩邊固邊貢獻青春力量。
第二十三屆研究生支教團成員、商學院2021級本科生,即將前往廣西支教的陳妍睿表示,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支教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資源的整合與創新。作為商學院學子,我即將奔赴廣西融水,助力鄉村教育,我會結合當地特色精心設計寓教于樂的實踐課程,如“小小賬本”活動,讓孩子們在生活場景中理解經濟概念。同時,通過調研鄉村教育需求,探索可持續的幫扶模式,為教育公平注入青年智慧。走上支教崗位后,我們一定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竭盡全力,做好支教接力工作,以“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國一道前進,服務人民、奉獻祖國”作為自己成長的行動指南,讓青春在祖國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楊明 杜慧敏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