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張毅教授團隊在結直腸癌腫瘤免疫微環境的研究和免疫治療新靶點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結果分別以論文形式在腫瘤免疫領域國際權威期刊《Journal of Hematology & Oncology》和《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發表,通訊作者為張毅教授,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為獨立作者單位。該研究由張毅教授承擔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聯合重點和重大研究計劃項目資助。
發表于《Journal of Hematology & Oncology》的研究成果為論文《Th17 cells inhibit CD8+ T cell migration by systematically downregulating CXCR3 expression via IL-17A/STAT3 in advanced-stage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第一作者為王丹博士。近年來免疫治療在腫瘤的治療中取得了很好的臨床效果,而免疫細胞是消滅腫瘤的主要手段,其中在腫瘤生長的環境即腫瘤微環境中的CD8+ T細胞是最重要的腫瘤細胞殺手。該研究發現了晚期結直腸癌患者腫瘤微環境中的CD8+T細胞明顯減少,利用生物信息學方法、測序、多因子篩選和轉錄因子芯片等技術手段,在患者的臨床標本以及細胞水平和動物實驗中研究發現,晚期結直腸癌通過降低外周血中CD8+ T細胞表面的一種可以促使其向腫瘤微環境趨化的關鍵信號分子CXCR3的表達,從而阻斷了CD8+ T細胞向腫瘤部位的聚集,減低免疫系統攻擊腫瘤的能力,該研究發現了相關的關鍵調控機制和潛在的免疫治療靶點。為提高結直腸癌免疫治療效果提供了新的靶點和思路。
發表于《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的研究成果為論文《Colorectal cancer cell-derived CCL20 recruits regulatory T cells to promote chemoresistance via FOXO1/CEBPB/NF-kappaB signaling》,第一作者及共同第一作者為王丹博士和楊黎教授?;熌退幰恢笔悄[瘤臨床治療面臨的重大困擾之一。該研究通過高通量篩選FOLFOX方案治療后的發生耐藥的結直腸癌患者與治療敏感患者的血清趨化因子譜,發現發生耐藥的患者血清中趨化因子CCL20(另一種信息素,可趨化、富集免疫調節性細胞)顯著升高。研究團隊通過獲取新輔助化療耐藥與敏感患者的腫瘤組織進行進一步的系統性篩選,發現CCL20在新輔助化療耐藥患者腫瘤組織中也呈表達升高趨勢,提示CCL20可能在耐藥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另外,該研究還深入探討了結直腸癌患者對FOLFOX方案產生耐藥的機制,發現:氟尿嘧啶可通過活化FOXO1/CEBPB信號通路,誘導腫瘤細胞分泌CCL20,進一步招募免疫調節性T細胞,形成免疫抑制性微環境,進而引發耐藥的產生。本研究結果提示,靶向CCL20有可能有效逆轉氟尿嘧啶耐藥,為提高結直腸癌化療敏感性提供新的治療思路。
兩項研究均利用多種研究手段,從不同層次研究趨化因子及其受體影響結直腸癌患者產生化療耐藥及免疫治療療效的內在機制。剖析了腫瘤免疫微環境對腫瘤治療的影響,尋求打破免疫抑制,逆轉冷腫瘤微環境的方法,探索有效治療結直腸癌的靶點,為結直腸腫瘤患者的臨床治療提供新的思路。
論文鏈接: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1395078/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2503584/鄭州大學版權所有,禁止非法轉載!2020-08-24 11:5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