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末期腎病患者的動靜脈瘺的通暢率低一直是世界各國相關專業臨床醫生所面臨的難題。全世界每年在終末期腎病研究治療方面的花費高達數百億美元,但至今仍沒有良好的解決辦法。國際著名血管外科學家、耶魯大學醫學院Alan Dardik教授組織了國際研究團隊,對此進行聯合研究,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大血管腔內血管外科白華龍副教授也加入其中。日前,研究團隊發現一種改進型的手術方式(RADAR技術),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國際著名期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科學轉化醫學》),并被選為雜志封面。Dardik教授為通訊作者,白華龍副教授和法國Nice大學血管外科Sadaghianloo醫生為共同第一作者。
此手術方式能夠顯著改善通暢率并減少后期干預,為解決終末期腎病患者的動靜脈瘺的通暢率低的問題提供了新的視角和可能性,有助于提高終末期腎病患者動靜脈瘺的長期通暢率。該研究跨度長達7年,依托中美法三國相關科研機構開展,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的支持。隨著相關國際合作研究的深入開展,將進一步提高鄭大一附院血管外科專業的學術影響力。
白華龍副教授在血管外科臨床與基礎研究中積極開展學術合作,已構建出比較完整的血管外科研究體系,建立多個血管外科相關疾病的原創動物模型,并在動脈瘤、內膜增生、動靜脈瘺、動脈硬化、組織工程學血管等領域不斷取得新進展。其完成的國內首例螺旋形靜脈移植物下肢腘靜脈重建手術已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Annal of Vascular Surgery并獲得同行的高度認可。
文章鏈接:https://stm.sciencemag.org/content/12/557/eaax7613鄭州大學版權所有,禁止非法轉載!2020-09-03 09:4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