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鄭大一附院滕軍放教授團隊在國際知名期刊《自然通訊》上發表研究論文,首次成功創建了α-突觸核蛋白纖維體注射誘導的單純自主神經功能衰竭小鼠模型。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滕軍放、丁雪冰、王雪晶及合作單位瑞典隆德大學李家驛、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唐北沙為本文通訊作者,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王雪晶及河南省人民醫院馬明明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
α-突觸核蛋白病是一類以α-突觸核蛋白包涵體沉積于神經系統為主要病理標志的疾病,包括帕金森病、路易體癡呆、多系統萎縮以及單純自主神經功能衰竭。其中,單純自主神經功能衰竭是一種罕見的、散發性、緩慢進展,且僅表現為自主神經功能障礙而無運動障礙的α-突觸核蛋白病,發病機制迄今不明。相關研究發現,單純自主神經功能衰竭病人的多個神經部位均存在α-突觸核蛋白陽性包涵體。因此,研究單純自主神經功能衰竭并構建單純自主神經功能衰竭模型可能成為探索α-突觸核蛋白病的自主神經功能障礙病理機制的突破口。既往研究提示α-突觸核蛋白陽性包涵體在神經系統形成及播散是α-突觸核蛋白病共同的核心病理機制。
研究團隊首先由α-突觸核蛋白單體制備α-突觸核蛋白纖維體,通過電鏡鑒定其純度后顯微注射至TgM83雜合子轉基因小鼠的星狀神經節及腹腔神經節內,誘導模型小鼠自主神經系統內出現α-突觸核蛋白包涵體沉積。研究結果顯示模型小鼠中樞神經系統內藍斑、巴林頓核、迷走神經背核、脊髓中間帶外側核等自主神經相關核團以及周圍神經系統的心血管、胃腸、皮膚汗腺等部位均出現α-突觸核蛋白陽性包涵體。隨著病理改變的加重,模型小鼠逐漸出現體位性低血壓、胃腸功能障礙、泌汗障礙及嗅覺障礙,而無運動障礙。綜上所述,本研究通過將α-突觸核蛋白纖維體注射至小鼠交感神經節,成功構建國內外首個單純自主神經功能衰竭小鼠模型,為揭示α-突觸核蛋白病相關自主神經功能障礙病理機制提供了極具潛力的動物模型。該研究填補了α-突觸核蛋白誘導的單純自主神經功能障礙表型動物模型空白,有助于α-突觸核蛋白病相關自主神經功能障礙病理機制的深入探索。(曹詠 周厚亮 供稿)
原文鏈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19-14189-9鄭州大學版權所有,禁止非法轉載!2020-08-06 11: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