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鄭州大學化學學院、綠色催化研究中心臧雙全教授領導的晶態分子功能材料創新團隊在銀簇基金屬有機框架的制備及其功能開發上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以題為Ligand engineering to achieve enhanced ratiometric oxygen sensing in a silver cluster-based metal-organic framework的論文發表在綜合類頂級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其中,董喜燕博士和司玉冰博士為文章共同第一作者,臧雙全教授為唯一通訊作者,鄭州大學為第一作者單位。
銀簇基金屬有機框架是指利用有機配體較強的配位作用把銀團簇定向組裝成高維多孔的材料。這類材料不但可以克服銀簇穩定性差和發光效率低的缺點,而且能擴展其熒光響應功能。臧雙全教授團隊繼利用一例銀簇基金屬有機框架(Ag12bpy)進行高靈敏單一磷光檢測氧氣后(Nature Chemistry, 2017, 9, 689?697),近日,通過配體工程策略,在配體bpy上修飾了帶有孤對電子的NH2基團,制備出同構的Ag12bpy-NH2熒光材料,將其自旋軌道耦合的T1發射態的壽命從200納秒延長到3.12毫秒,達到了4個數量級。同時,通過調控該材料發射單線態和三線態間的平衡,引發了波長相差100nm的藍色熒光(0.37 ns)和黃色磷光(3.12 ms)雙重發射,其中黃色磷光對對超低濃度的氧氣檢測限(LOD)低至0.1ppm,并且實現了20ppm以下濃度的氧氣可視化檢測。該研究成果在高真空領域,如食品包裝、超級厭氧細菌環境等方面具有潛在用途和研究價值。
該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杰出青年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河南省教育廳創新團隊項目、河南省科技創新人才項目及鄭州大學專項基金的資助。
文章鏈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7200-w鄭州大學版權所有,禁止非法轉載!2020-10-15 14: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