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鄭州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先進高分子材料研究所基于前期在印刷電子材料及柔性器件方面的研究基礎,系統和全面地分析總結了近年來溶液法(印刷法、涂布法等)制備人工突觸器件的科研進展,闡明了溶液法、印刷法在制備神經突觸器件方面具備諸多優勢,并以Solution-processed electronics for artificial synapses為題在國際權威期刊Materials Horizons上發表綜述性文章。2020屆本科生魯姱姱同學為第一作者,孫晴晴博士和劉旭影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鄭州大學為唯一通訊單位。
人工突觸器件及其構成的神經網絡系統,憑借其極高的并行計算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容錯率和超低功耗等優點成為當下研究的熱點,有望成就后摩爾時代突破馮·諾依曼計算架構的新型計算范式。而基于溶液法制備的突觸器件具有低成本、易加工、可大規模制造等優點,是推動突觸電子朝著柔性、高集成三維神經網絡發展的有力候選技術。該綜述文章總結了溶液法制備人工突觸的最新研究進展,從工藝、材料和應用等方面對溶液法制備的兩端憶阻器和三/多端晶體管突觸器件進行了詳細分析,進一步闡明了其機制及優勢,深入探討了未來溶液法制備高集成、高性能人工突觸所面臨的關鍵問題、挑戰和前景,為該領域的相關研究人員提供了系統性的技術依據和理論基礎。
該工作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和“111引智計劃”等國家級科研項目和平臺的支持,為我校一流的本科生培養能力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全文鏈接:https://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20/mh/d0mh01520b/unauth#!divAbstract鄭州大學版權所有,禁止非法轉載!2020-11-05 11:4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