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鱗狀細胞癌是亞洲地區高發的消化道惡性腫瘤,具有早期癥狀不明顯和惡性程度高的特點,嚴重威脅人類健康。中國是食管鱗癌高發國家,目前,食管癌的主要治療方式仍然是手術、化療和放療。近年來,盡管有少量新的靶向藥物和免疫治療,但晚期食管癌患者的生存率仍然很低。因此,深入探究食管鱗癌發生發展的分子機制,并積極尋找可抑制腫瘤生長的靶點,對改善食管癌患者的預后具有重要意義。
近日,鄭州大學/中美(河南)荷美爾腫瘤研究院董子鋼教授團隊在《Cell Reports》雜志在線發表了題為“DUSP4 promotes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progression by dephosphorylating HSP90β”的研究成果。該項工作揭示了雙特異性磷酸酶4(DUSP4)通過在T214和Y216位點特異性去磷酸化HSP90β,從而激活下游JAK1/2-STAT3信號通路,促進食管鱗癌進展。該研究提出DUSP4可能成為抑制食管鱗癌發生和發展的潛在作用靶點。這篇文章介紹了DUSP4在食管癌中高表達,并與患者預后呈負相關。機制上,DUSP4可以直接結合HSP90β,并通過去磷酸化T214和Y216促進HSP90β的ATPase活性,進而穩定下游的客戶分子JAK1和JAK2,使 p-STAT3(Y705)核移位,從而促進食管癌的發生和發展。這些數據為DUSP4-HSP90β-JAK1/2-STAT3軸在ESCC進展中的作用的提供了思路,并描述了一種食管鱗癌的治療策略。
鄭州大學/中美(河南)荷美爾腫瘤研究院董子鋼教授/李翔教授為該文章的共同通訊作者,博士研究生周利婷為論文的第一作者。河南省腫瘤醫院對本研究給予大力支持。本研究項目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河南省重大科技專項、河南省自然科學基金、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師計劃、河南省科技創新人才扶持計劃及鄭州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