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宣部、教育部聯合發布2021年“最美高校輔導員”,全國10名輔導員獲此殊榮,鄭州大學哲學學院專職輔導員胡波位列其中,實現了河南省高校輔導員該榮譽“零的突破”。
“在我們眼中,這(胡波老師獲得“最美高校輔導員”)絕非偶然,而是實至名歸。”2018級哲學院哲學專業羅欣表示。從學生口中的“波姐”到最美輔導員,胡波與學生共同成長、共同進步,成為了學生的引路人、同路人,用實際行動踐行著“最美”兩字的使命與擔當。
溫暖關懷,她是學生體貼的知心人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胡波秉持著“要做好老師,先做好朋友”的理念,做溫暖學生的知心人,數不清的難忘故事涌動在她與學生之間。
經歷了7·20暴雨的這個暑期,對于考研人來說,特別難熬。東京奧運期間,每次看到奧運健兒拼搏賽場的感人瞬間,胡波都會編輯好一段走心的感悟一并轉發給堅持備考的同學們,鼓勵大家即使不是“奧運戰士”也可以在自己的“賽場”各自精彩,給大家加油打氣。考研前幾天,胡波逐一為學生撰寫賀卡準備禮物,為了不打擾到同學們復習,特意等到晚上10點多備戰考研的學生回到宿舍才送去“考研大禮包”。“當天下著雨,胡老師趕到宿舍身上都淋濕了,就為了親手把禮物送到大家手上,每一張賀卡上都是胡老師針對每個人寫的不同的話,真的感覺暖暖的”,學生羅欣說道。
2020年10月,迎新工作的主要學生干部院研會主席田郭家中恰巧長輩生病住院,由于擔心自己的空缺影響整體工作,田郭萬般糾結下做出了困難的選擇——瞞著大家,留校工作。連續幾天大強度工作外加對長輩身體的擔憂與慚愧,田郭萎靡不振的狀態被胡波老師捕捉到了。幾經詢問下,胡老師對田郭說道,“趕緊去收拾東西吧,抓緊時間回家,我送你出去,這個時候要陪在家人身邊。”聽到這些,田郭在學院辦公室熱淚盈眶。
觀察到學生細微之處,落實每一個需要幫助的細節,胡波為學生們撥開迷霧,是老師,更是大家的知心朋友。
立心鑄魂,她是學生思想的引路人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作為輔導員,如何筑牢青年學生的理想信念呢?胡波堅持主題主線與方式方法相統一,在實踐探索中找到了關鍵密碼。比如今年,她把黨史學習教育作為鑄魂育人的關鍵抓手,引導學生用青春方式,講好信仰故事。
今年5月,胡波面向全院學生組織“致敬先輩同齡人,信仰力量我來傳”系列活動,帶領100位黨員、預備黨員、入黨積極分子等,重溫100位年齡處于18—35歲之間的“同齡”先輩黨員事跡。從一大紅船“衛士”王會悟,到建黨初期的陳喬年、陳延年,從知名英雄到無名烈士,致敬先輩跨越整個建黨百年,帶領同學們在講述中找尋入黨初心,在致敬中傳承紅色基因,在感悟中堅定理想信念。
羅欣作為該活動的學生負責人之一,回憶當時胡波老師開動員大會時談到,“我們學院人少,大家都覺得胡老師說的發動全院100名同學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活動開始后,從視頻創作到每一位同學的講稿,胡波都逐字逐句一篇一篇修改,經常熬夜到凌晨,這份盡責深深感染了同學們,完成了這件大家眼中“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從胡老師身上,我們學到了什么叫‘專注’”。
將立德樹人的大任務創新形式為同學們“可感知”的小細節,她是老師,更是學生思想的引領者。
學思踐悟,她是大思政課的踐行者
總書記講,“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胡波立足現實,堅持用小故事講好大道理,結合抗洪、抗疫、鄉村振興等現實素材給同學們上好一堂堂大思政課。
今年7·20特大暴雨期間,在學院部署下,胡波多方聯絡籌措飲用水、方便面等生活物資,第一時間送到學生手中,連續一周住在院辦、堅守一線。“7·20暴雨時候,波姐很擔心大家的安全,冒著雨一個人從北6走到柳園6樓宿舍來看大家。一路上,黑燈瞎火,深深淺淺的積水、隨時可能歪倒的樹木、還有可能看不清的井蓋……即便這么多困難,波姐毅然選擇與同學們并肩同行,把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令人尊敬和感動。”學生魏瑋回憶起老師去宿舍看望大家時滿是感動。
而更讓人感受深刻的是,胡波牢牢抓住育人契機,在學生宿舍就地召開主題班會,用逆行出征的豪邁、頑強不屈的堅守、患難與共的擔當、英勇無畏的犧牲……這些最鮮活的育人素材,向同學們講述“抗洪救災”這堂大思政課,鼓勵同學們越是艱難時刻越要互幫互助,越是危難關頭越要團結起來。在她的號召下,留校學生黨員隨即成立臨時黨支部,與團員、群眾展開一對一“結對”幫扶,在關鍵時刻亮明黨員身份,在艱難困境磨礪黨性修養,自覺把責任扛在肩上,讓黨旗高高飄揚在抗洪抗“疫”的青春第一線。
將思政課堂的大道理轉化為學生身邊“可觸摸”的真善美,她是老師,更是大思政課的踐行者。
教學相長,她是知行合一的榜樣
“胡老師在工作中對自己要求很嚴,做事堅持原則,對我們要求也很嚴,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會直接指出、幫我們改進,但在工作之外,胡老師又很溫暖,像個大姐姐一樣,教我們把學習作為一種習慣堅持下去,她就是我們的榜樣。”談到胡老師,研究生劉亞蕊說道。
“跟老師工作之前我是出了名的粗心大意,但跟著胡老師工作兩三年以后,從態度到處事方式我都更認真周全了”。田郭作為研究生會主席,受到了老師很多影響,“每完成一項工作,老師都會對我的工作進行總結,詳細地分析進步的地方與需要改進完善的地方,對我來說,老師就像一位見證人,見證了我每次的成長與進步”。“因為我在準備考試經常上自習,每天晚上十點多路過院辦的時候都能看到胡老師辦公室的燈亮著還沒下班,周末也是如此。每次敲開老師辦公室的門,胡老師都在處理工作”。
“學生身上有很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胡波經常這樣說。為了更好助力學生成長,胡波攻讀思政專項博士,立足學生專業特點,把工作中遇到的難題,在黨的思政教育歷史長河中尋找解決之道,探索著“黨史-思政-專業”三位一體育人模式,相關探索也在今年獲批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專項任務項目(高校輔導員)。
面對工作,胡波以嚴謹、負責、專業的態度,贏得了學生的認可與傾佩;以體貼溫暖的關愛,獲得了學生的信任;她是老師,更是學生知行合一的榜樣。
談到獲獎,胡波說:“一個人的奮斗與成長離不開學校的大環境,學校求是擔當的風氣深深影響了我,追求卓越的精神也一直激勵著我在平凡的崗位努力超越自我。但成績在取得時就已經屬于了昨天,長路漫漫,唯有奮斗,才能出彩,也唯有奮斗,才能爭取在中原起高峰的濃墨重彩中貢獻出自己的微小力量。”
做一個執著而向上,善良而溫暖的人,是她對學生的承諾和堅守。未來,她會和同學們一道,做好每一個認真努力的現在,幫助大家遇見更好的自己。(趙夢依 撰稿)
